大发网上真钱娱乐平台
game show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大发网上真钱娱乐平台 > 新闻动态 > 历时118天的“现象级”大展,给宁波留下了什么?
历时118天的“现象级”大展,给宁波留下了什么?

2025-04-15 15:10    点击次数:150


  

一场持续118天的展览,让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大运河三大线性文化遗产首次“同框”,共同向观众展示海陆丝路交响的华彩篇章。

22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来自全国39家文博单位的481件(套)展品(其中一级文物68件(套)),累计参观量近30万人次……

“东方的起点——宁波与西安: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展,这一宁波史上借展文物数量最多、等级文物最多的展览,规模、展品、参观人数均创新高的历史类大展,将于3月23日画上句号。

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文物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历史的深度对话,一次文化的跨时空交流,以其宏大的叙事、重磅的文物、丰富的活动和深远的影响,成为宁波乃至全国文博界的一次“现象级”大展。

宏大叙事

从文物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

“三大世界级文化遗产文物首次同框,呈现完整的丝路画卷,展示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创新性和包容性,唤起文化自信。”宁波博物院院长张亮说。

开展第二天,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前来参观并为本展点赞。

展开剩余90%

他表达了三点“观后感”:大展主题鲜明,同时展示了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三大重磅文化遗产;多家博物馆合作,展览内容非常丰富,并且很多展品都是其他博物馆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本次策展得到宁波本地、浙江省各地专家学者、院校老师的鼎力支持,所以展览的藏品、说明都非常精彩。

“我这次不虚此行,非常好!”

在展览中,观众们能欣赏到很多重器,其中不乏禁止出境的展览文物——

双鸟朝阳蝶形器(项聪颖 摄)

新石器时代双鸟朝阳蝶形器,是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目前境内出土最早的鎏金银壶,一壶串联三大古代文明;酒神图驮囊陶骆驼堪称骆驼背上的地中海文明;盛唐美人形象的卷髻大女俑,尽展大唐女明星风范;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葵口碗,告诉你什么叫“地宫一开,半个盛唐”……

溯源八千年,跨越山与海,丝路沿线城市博物馆的珍品汇聚甬城,以展览语言构建“丝绸文明·海陆对话”,既展现了海陆丝绸之路的深厚历史,也彰显了当代宁波城市的开放包容与文化自信。

“东方的起点”大展以“城市对话”为题眼,围绕宁波和西安两座海陆丝路中心城市,共分为文明序曲(新石器时代)、丝路拓兴(汉—南北朝)、陆海交响(隋唐五代)、海丝繁盛(宋元明清)、“一带一路”(现当代)五大篇章。

展览通过对比展示宁波和西安两地代表性文化遗存,凸显了两座丝路城市的共性与独特魅力,同时以两地为中心,分别向西、向东延伸,形成地域上从新疆到广西合浦古港的“西北—东南”丝绸之路线性文化遗产的整体阐释。

鎏金银壶(项聪颖 摄)

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让观众从中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才智,领略到海陆丝路的灿烂文明。

许多观众在参观后表示,这次展览让他们对中华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让他们更加坚信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家门口就能看到重磅丝路文物,真棒!”

“这是一场文物之间的聚会,串联起丝路上的老朋友们。”

“博物馆简直成了我的第二课堂,让我在大饱眼福的同时,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深入了解。”

……

展览期间,宁波博物院后台不断收到观众留言,为展览点赞。

游客参观中(项聪颖 摄)

网友“冰雪聪明”的留言代表了文博爱好者的心声:“这次展览,像是翻阅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是宁波与西安在丝绸之路上书写的故事。它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各地通过不同路径与外界沟通交融,创造出伟大而独特的文明交流史诗,也激励着我们在当代去努力探索和弘扬这种开放包容、交流合作的精神。”

如潮的掌声,如织的游人,让“东方的大展”及其举办地宁波博物馆一起出圈了。

根据中博热搜榜的最新统计,宁波博物馆在2024年第四季度表现卓越,位列全国热门博物馆第15位,热门地市博物馆第3位,并且在去年12月全国十大热搜展览中占据第1位。

丝路新语

听大咖讲述精彩“中国故事”

“西安(长安)、洛阳、宁波、泉州……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重要的起点、节点城市。它表达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贸易、人文、交流和友谊,是文化概念,也是历史情景。”福建博物院院长傅柒生在“从西北到东南——丝绸之路与中国大运河”学术对话活动中,这样解读海陆丝路交响的华美乐章。

开展当日,上海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等七家知名博物馆携手在微博发起海报联动。与此同时,浙江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六家博物馆也通过馆长祝贺视频的形式参与其中,共同营造热烈氛围。

展览同时邀请了来自丝路沿线城市各大博物馆馆长、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在展期间,通过学术对话、学术讲座等形式,线上线下联动,接力讲述“海陆丝路那些事儿”。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研究员孙国平在11月底,进行了“海陆丝路那些事”文化知识系列讲座的首讲,他从井头山遗址的发掘过程、意义,到其在中国海岸贝丘遗址中的地位、影响,分享了他对“古宁波湾”的最新研究心得。

讲座中,他着重介绍了大展的明星展品——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蝶形器和井头山遗址出土的中国最早的航海船桨。

“到现在为止,梳理河姆渡文化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最惊人的要数双鸟朝阳蝶形器和双鸟木雕羽冠。而木桨等早期交通工具是远古中国人适应海洋环境、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依托,是8000多年前的井头山先民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体现生存智慧的一类重要文物。”孙国平动情地说。

孙国平认为,河姆渡文化遗存与以井头山遗址为代表的中国海洋文化起源阶段的独特遗存,其丰富和鲜活程度在中国和全世界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反映了全新世以来中国沿海及全球自然环境的沧桑巨变,并揭示了它们与宁波、浙江乃至中国现代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紧密相连的统一性和连续性的历史基因。

“海陆丝路那些事”文化知识系列讲座现场(项聪颖 摄)

去年12月,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馆长廉世明做客宁波博物院,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合浦的出土文物出发,解读两千多年前我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贸易往来、友好交往及文化交流的历史。

在“东方的起点”大展中,被观众称为“最美手串”的水晶、绿柱石混合串珠就来自合浦。

廉世明在观展后感慨:“同为海丝古港‘活化石’的合浦与宁波,以展为媒,共同讲好海丝故事,这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据宁波博物院统计,“海陆丝路那些事”文化知识系列讲座累计举办10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突破2.6万。

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时代,宁波市文化部门整合多方力量,以短视频、AI等形式对大展进行另类发布,获得了广大公众的“一键三连”。

开展前期,《文物们来宁波“出差”》《国宝动起来》等系列短视频,用AI技术“唤醒”文物,联结历史与当下,全网观看量超过8000万。

宁波博物院院长张亮、本次大展策展人龚缨晏等文博专家纷纷走到讲台和展馆,为大家深入解读重点文物、深刻诠释展览意义、生动讲述城市故事。

“我们借助展览搭建平台,将三个世界级的线性文化遗产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跨越时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盛宴。我们采用海丝与陆丝对话的方式,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讲到今天,截取了两条丝路发展历史中最有特点、最辉煌的内容,为观众呈现一个完整的丝路画卷。我们也提供了观展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按丝路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展现出来的社会面貌、社会生产力、审美情趣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去展示,让今天的人更加感受到这种历史的真实。”张亮表示。

美美与共

在“周边”享受文博第三空间

参与感,正在成为公众走进博物馆的新追求。展览带来历史知识的传播,而多元的活动,则让观众触摸到历史的温度,甚至亲身体验一把“古人”的乐趣。

据宁波博物院统计,配合本次展览推出的两项“周边”活动——“古韵丝途”非遗文创集市和《返航·丝路一号》沉浸式解谜游戏,累计吸引观众6万余人,促进文旅消费近100万元。

作为“文旅+”业态的创新实践,依托大展,博物馆被创新性地打造为集游玩、观赏、体验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

《返航·丝路一号》沉浸式解谜游戏现场(项聪颖 摄)

“古韵丝途”集市以文创和非遗关键词,聚集丝路沿线城市文创及非遗技艺与美食,同步推出卖货郎、长安不倒翁等热门表演,让它不仅是一个集市,更是一个跨时空对话的文化新场景。

在2025年春节期间,宁波博物馆的单日最高打卡量超过了1.2万人。有观众留言“展览实在太热,文创实在太香”表示肯定,有观众在文创冰箱贴前拍照打卡,并表示:“什么时候把这面墙承包了!”

以文化赋能场景,使观众获得更优质的体验。

《返航·丝路一号》沉浸式解谜游戏深度挖掘展览内涵,巧妙设置四大丝路时空场景与四条解谜故事线索,深度结合文物与历史知识,将它们融入记忆、推理、演绎、知识等多重谜题中。通过多线性、多重性的体验和参与,让观众深度体验和享受到文化浸润、故事情景和角色身份,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参与感,获得更有品质的文化体验。

参与首次活动的一位观众表示:“第一次夜游博物馆打卡,参加穿越剧游,伴手礼是文创主题包包+折页盖章本,都好喜欢!”

“古韵丝途”非遗文创集市现场(项聪颖 摄)

梯山航海,惠及世界。

借“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和“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双十周年之机,在宁波开展的“东方的起点”大展,勾勒丝绸之路自东方启程的历史图景,延绵至今,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

宁波也将站在新的起点,以文博之力,传承文化,照亮未来。(黄银凤 项聪颖)

发布于:北京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